怎么理解这句话“持有至到期投资在持有期间应当按照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认利息收入,计入投资收益”

2024-05-19 01:17

1. 怎么理解这句话“持有至到期投资在持有期间应当按照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认利息收入,计入投资收益”

分期付息到期还本:
借:应收利息(面值*票面利率)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倒挤、或贷方)
       贷:投资收益(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借: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
   贷:应收利息
一次还本付息: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面值*票面利率)
                                ——利息调整(倒挤、或贷方)
       贷:投资收益(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怎么理解这句话“持有至到期投资在持有期间应当按照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认利息收入,计入投资收益”

2. 持有至到期投资算期末摊余成本时为什么要加(期初成本*实际利率)

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R就是持有期间应确认的投资收益,既然是投资收益,当然要计入投资的价值里面去啊,之后对方给付利息收入,相当于收回一部分投资收益。

从会计科目性质上也可以看出:
持有至到期期末余额,简单理解就是把所有持有至到期科目的二级科目期末余额汇总。就等于持有至到期-成本+利息调整科目余额-减值准备余额。

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1+实际利率R)-票面利息I

                      =期初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R-票面利息I
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R-票面利息I这个等于“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3. 金融资产中计算年初摊余成本时为什么不考虑上年确认的公允价值变动?

持有至到期投资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都是一样的处理吗?
不一样。
金融资产中计算年初摊余成本时为什么不考虑上年确认的公允价值变动?
因为持有至到期投资是按摊余成本计量,因此计算年初摊余成本时为什么不考虑上年确认的公允价值变动。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才是按公允价值计量。

金融资产中计算年初摊余成本时为什么不考虑上年确认的公允价值变动?

4.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后续计量,为什么要采用摊余成本?

  因为持有至到期初始计量可能是折价或者溢价,说明实际利率不等于票面利率,所以应该还原本质,用实际利率法确认投资收益,所以准则规定,持有至到期投资采用摊余成本后续计量。
  1,无论持有至到期投资还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只要涉及摊余成本,说的就是债券投资,不包括权益投资。不过,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里的债权投资,虽然用到摊余成本,但后续计量要与公允价值进行比较;
  2,所谓摊余成本,白话点讲,就是摊出多余的利益或损失后的成本,由于购买债券有可能多花钱,也有可能少花钱,也有可能花的钱和面值一样,所以为了准确反映实际利率,而采用摊余成本:
  比如:
  1.面值1000,票面利率55%,5年期,花了1000,那么实际利率也是5%,这时每一期的摊余成本都是一样;
  2.面值1000,票面利率5%,5年期,花了1200,这时多花钱了,那么相对以后能获得的利息而言,本来花1000,可以得到50 * 5 =250元的利息,但现在多花了200,相当于花1200去得到250元的利息,那么与票面5%的利率相比,实际利率就没有那么多了;
  3.如果少花钱,实际利率就多了。
  3,折现就是为了求出将来可以得到的本息(承以上,1000+250=1250元),相对于今天投入的钱(比如多投了200元),计算出实际的利率。

5. 计算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

计算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期末摊余成本公式如下:

持有至到期投资期末摊余成本= 期初摊余成本 + 本期按期初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 - 本期收回的本金和利息 - 本期计提的减值准备

由此可以看出,无论是哪种应收利息都会带来增减变动。对于选项A、B中到期一次还本、分期付息与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区别主要在于实际利率的计算,以及“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科目的各期的分摊。

希望对你的问题有所帮助。

计算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

6. 用摊余成本计量的持有至到期投资为什么要向面值靠拢

摊余成本计量的持有到期投资,因为溢价、折价的关系,投资的成本与面值不一样。

折价是因为票面利率低,算上资本成本,债券不值票面金额,所以低价卖给你。溢价与之相反。而价格和票面差别的利息调整算是折价多赚的利息或溢价多付出的成本。所以每期应用来调整账面价值,多赚或多付的增加或抵减投资收益,但最后体现的成本中。所以折价销售的成本提高,溢价的成本降低,慢慢向面值靠拢。

7. 关于2013年初级会计,企业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是什么?不明白,请指教,谢谢!

摊余成本一般出现在使用实际利率法核算的项目中,摊余成本=成本-利息调整-减值准备,最容易理解的解释是:摊余成本和账面价值的概念差不多,就是成本减去备抵科目后的余额。

第一年的期初摊余成本是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入账金额,也就是其公允价值和相关交易费用之和。(实际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不算在入账金额里,不属于第一年期初摊余成本。)

从第二年开始
期初摊余成本=上期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息-现金流入

其中,
实际利息=当期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现金流入=持有至到期投资面值*票面利率

如果发生减值损失,也应从摊余成本中扣除

关于2013年初级会计,企业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是什么?不明白,请指教,谢谢!

8. 2010年12月31日持有至到期投资账面价值(期末摊余成本)问题

吼吼,应该扣除的。别着急,这是金融资产中的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会计处理问题。
2010年7月1日,购入乙公司债券作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1 000
                  ——利息调整 37.17
 贷:银行存款 1037.17
2010年12月31日
借:应收利息 40
   贷:投资收益 31.11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8.89
2011年1月1日
借:银行存款 40
   贷:应收利息 40
看上面的会计分录就知道了,到2010年12月31日为止,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价值为成本1 000+利息调整37.1-利息调整8.89.是应该扣除未收到的应收利息的。因为应收利息在2011年1月1日收到时,并不影响到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价值。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